图为傅向升在论坛上致辞。(张育 摄)
有三个新情况需要国际社会关注:一是气候危机更加严峻了。2023年世界各地的热浪、洪水、森林大火等气候灾害急剧增加,损失惨重。据多家机构检测2023年成为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去年底在迪拜召开的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大会特别提醒与会代表和世界各国,气温已经上升了1.1℃,距离《巴黎协定》确立的1.5℃温控目标只差0.4℃了。
二是《巴黎协定》首次盘点的结果并不乐观。去年,《巴黎协定》完成了首次全球盘点,伍德麦肯兹对195个签署《巴黎协定》的国家进行了全面评估,其承诺的减排目标无一达标。尤其是受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价格高位的影响,有的国家出于近期经济与政治等多种因素的考量,已然放弃近年的减排目标,履行《巴黎协定》、减排温室气体的目标遭遇了新的挑战。
三是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3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创新高,达到374亿吨,同比增加4.1亿吨。主要原因是极端干旱导致水力发电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大幅增加,占增量的40%。
这些最新的情况告诉我们,绝不能忽视气候危机,做好能源管理和节能降碳十分重要。
自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政府做出“3060”庄严承诺以来,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碳达峰碳中和”,也更加辩证地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双碳”目标的关系。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部署、方案设计层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有关部委从产业政策方面,推动各企业、各行业以及全社会,特别是工业领域重点耗能产品的节能降碳。
四、现实路径是节能、未来关键在创新,加快石化产业绿色化、低碳化转型。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据最新统计,2022年我国每万美元GDP的能耗3.02吨标煤,而美国是1.28吨、日本是1.43吨,即能耗强度我国是美国的2.36倍、日本的2.1倍。
多年来,我国一直是世界耗能第一大户、碳排放第一大户。从能耗强度看,与先进国家和国际领先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差距,节能减排和降碳的发展潜力巨大。石化产业的创新重点在于加大原始创新、自主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不断提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同时,加大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循环化改造,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低碳、节水技术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高度重视各类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持续提升石化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不断降低石化产业的物耗能耗和“三废”排放水平;积极引导清洁能源、绿电替代,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鼓励应用短流程、反应过程强化、催化裂化余热发生超高压蒸汽技术等低碳生产工艺,支持炼油企业加快CCUS项目产业化示范,探索开展二氧化碳转化、固化、加氢制油品和化学品技术示范,推动炼油行业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用绿电代替煤电和气电、绿电裂解代替传统的蒸汽裂解,鼓励企业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支持建设绿氢炼化示范工程,推进绿氢替代,逐步降低行业煤制氢用量。
与此同时,创新还要把握新的趋势,在原料轻质化、过程低碳化、废弃物资源化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探索地热、氢能等清洁能源的补充替代,加快劣质渣油低碳深加工技术升级,加快组分炼油、分子炼油和原油直接制化学品的产业化,推动石化产业实现绿色化、低碳化和高端化。
去年底召开的第二十八次联合国气候大会达成了“以公平、有序和公正的方式转变脱离化石燃料”的共识,重申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这必将对我国石化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来源:中国化工报)